機電工程系
專業介紹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介紹(市級重點專業)
專業簡介: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將機械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多種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并綜合應用到實際中去的綜合技術。它屬于高新技術領域,是當前發展較快的技術之一,也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專業課程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和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技能;邀請企業全過程參與人才培養工作,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實習實訓方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團隊中既有理論功底深厚的專任教師,又有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兼職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科學文化水平、良好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具體培養目標包括:
1.掌握機電一體化設備裝配、調試、維護、管理、自動化改造、銷售和技術服務的能力。
2.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安裝調試、操作維護、維修管理及簡單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開發設計等工作。
3.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
主干課程:
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可編程控制器技術與應用、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自動化生產線運行與維護、數控機床電氣檢修等。
就業方向:
面向地區能源、化工和裝備制造產業,畢業生就業于煤炭、化工、新能源企業及相關生產部門,能夠從事機電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運行與維修、改造與升級等相關工作。
可取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電工(中級)、數控車銑加工(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教學成果與榮譽:
教師獲得自治區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自治區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擁有自治區級、市級、院級課題若干項,發表論文30余篇,獲得專利20余項。
學生獲得全國職業技能三賽三等獎1項;自治區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銀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自治區“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7項。
機電工程系 機電一體化技術
機電工程系 機電一體化技術
就業崗位:機電設備操作工、調試工、安裝工;機電設備技術主管、工程師;設備營銷、售后服務等。
薪酬:
實習工資:5000-8000元/月;
畢業后工資:6000-10000元/月。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介紹
專業簡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是培養具有較強的自動控制系統運行、維護、系統集成及一定的工程設計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本專業現有PLC可編程控制器、電氣安裝等理實一體化實訓室23個,擁有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團隊。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以上,就業質量逐年提高。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電工、電子、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電機驅動與調速、自動控制、工業網絡與組態技術知識,具備電氣、電力及自動化設備和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和運維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養,能夠從事電氣系統的安裝與調試、電氣及自動化設備的調試與運維、小型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改造、供配電系統的調試與運維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主干課程:
電工基礎、電子技術、電氣制圖、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電力電子技術、人工智能導論、電機與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器技術與應用、工廠供配電、電機調 速技術、自動控制系統、工業網絡與組態技術、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等。
就業方向:
面向工礦企業和裝備制造產業,畢業生從事自動化設備與系統的操作監控、安裝調試、維護維修、技術改造、項目設計、運行管理、產品銷售及服務和供配電系統的安裝、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可取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電工、可編程控制器系統應用編程、運動控制系統開發與應用、變配電運維。
教學成果與榮譽:
教師獲內蒙古自治區“技術能手”稱號1人,獲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指導教師”1人,獲內蒙古自治區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2人,“二等獎”2人,獲鄂爾多斯市“技術能手”2人。
學生近三年獲得全區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鄂爾多斯市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多項。
機電工程系 電氣自動化技術
機電工程系 電氣自動化技術
就業崗位:從事電工、自動化設備與系統的操作監控、安裝調試、維護維修、技術改造、項目設計、運行管理、產品銷售及服務等崗位。
薪酬:
實習工資:5000-8000元/月;
畢業后工資:6000-10000元/月。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
專業簡介: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是一門研究機械制造理論、制造技術、自動化制造系統和先進制造模式的研究性學科。該學科融合了各相關學科的最新發展,使制造技術、制造系統和制造模式呈現出全新的面貌。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目標很明確,就是將機械設備與自動化通過計算機的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一系列先進的制造技術,包括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統)等等,最終形成大規模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使傳統的機械加工得到質的飛躍。具體在工業中的應用包括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從事計算機輔助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工藝工裝設計、工程機械制造、現代加工設備編程、操作與維護等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主干課程:
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機械基礎、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金屬切削機床與刀具、機械制造技術、數控加工及編程、機械CAD/CAM應用等
就業方向:
面向裝備制造、煤炭和化工產業,畢業生就業于機械、電子和電氣企業及相關生產、科研等部門,主要從事機械設計、制造加工工藝規程編制與實施、機械電氣液壓等控制設備的維護維修、工藝工裝的設計與制造、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等設備的編程及操作、機械CAD/CAM技術應用、智能制造與控制等工作。
可取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數控車、數控銑、維修電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1+X”證書(中級)
教學成果與榮譽:(從教師取得的成和學生兩方面總結)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3人,其中高級技師5人,技師1人,教師所獲榮譽包括國家級技能大師、自治區草原英才、自治區優秀教師、自治區技術能手、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自治區教壇新秀等。團隊成員秉承“立德競先、崇技尚能”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學生在各類大賽中多次獲獎,所獲榮譽包括第七屆數控職業技能大賽加工中心學生組第一名,44屆世界技能大賽內蒙古選拔賽數控銑工第二名,多人多次獲得我市技能大賽數控車、數控銑第一名等成績。
機電工程系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機電工程系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就業崗位:從事制圖員、機床操作工、機電設備操作、維修工及生產管理、設備管理、工藝工程師、機電設備改造、升級等工作。
薪酬:
實習工資:5000-8000元/月;
畢業后工資:6000-10000元/月。
智能焊接技術
(教育部財政部重點支持建設專業、自治區“雙高計劃”機電一體化專業群核心專業、自治區品牌專業、自治區職業院校“崗課賽證”融通特色試點專業)
專業簡介:
2012年學院依托鄂爾多斯市當地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開辦了智能焊接技術專業(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業),于2012年正式開始招生高中、職高后三年制學生。2013年至今智能焊接技術專業成為鄂爾多斯職業學院重點建設專業,先后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智能焊接生產實訓室、焊接檢驗實訓室等。具備完整的傳統焊接、機器人自動化焊接及焊接檢驗的教學資源及實訓條件。
2014-2021年智能焊接專業教師王偉被先后評為全區技術能手”;內蒙古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
2024年智能焊接專業團隊受聘內蒙古自治區焊接學(協)會理事。
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通用設備制造業的焊接工程技術人員包括焊接工藝人員、焊接結構人員、焊接設備人員、焊接質量檢測人員等職業,培養能夠從事煤炭設備、兵器裝備、航空航天制造等焊接工藝實施及調試、編寫焊接工藝技術方案、具備焊接質量控制體系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主干課程:
熔焊過程及缺欠控制、焊接方法與設備使用、焊接生產管理與檢測、機器人焊接技術及應用、焊接結構制造工藝及實施、金屬材料焊接等
就業方向:
面向能源、冶金和裝備制造產業,畢業生就業于傳統機械、兵器裝備和航空航天及相關生產、科研等部門,能夠從事焊接工藝實施及調試、編寫焊接工藝技術方案、焊后質量檢測等相關工作。
可取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初級)、焊工(初級、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教學成果與榮譽:
學生近三年獲得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前十1項,獲市級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獲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類大賽榮獲多項獎勵。教師近三年獲得自治區“最美職工”稱號1項,擔任國家級、自治區級裁判員、裁判長2項。
機電工程系 智能焊接技術
機電工程系 智能焊接技術
就業崗位:從事焊接操作工、焊接工藝員、焊接質檢員及焊接生產管理等工作。
薪酬:
實習工資:6000-8000元/月;
畢業后工資:8000-10000元/月。
新能源裝備技術
專業簡介:
新能源裝備技術主要研究電工電子技術、新能源技術、PLC與變頻器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新能源裝備技術領域進行新能源裝備、設備的生產、管理、維護與技術支持等。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面向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生產一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新能源裝備基本理論知識,具備新能源裝備運維崗位的職業能力,面向新能源裝備行業從事運維工作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主干課程:
電氣控制系統及應用、機床電氣維修技術、電子技術及應用、機械(電氣)識圖及繪制、風電機組控制與優化運行、風力發電技術與應用、風機液壓技術、典型風機生產設備應用與裝調、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光伏電站運行維護與管理、典型光伏生產設備應用與裝調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內蒙古及周邊地區風電場、光伏發電設備制造安裝企業生產一線,從事新能源設備制造、運行、安裝、維護與檢修工作的人員。
可取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電工(三、四級)
機電工程系 新能源裝備技術
機電工程系 新能源裝備技術
就業崗位:從事新能源裝備、新能源自動化設備與系統的操作監控、新能源技術改造、項目設計、運行管理、產品銷售及服務等崗位。
薪酬:
實習工資:3500-5500元/月;
畢業后工資:5500-7500元/月。
發電運行技術專業
專業簡介:
發電運行技術專業于2022年開始招生,現有專任教師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有2個校內實訓室和2家校外實訓基地,1+X職業技能等級考核站點1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信息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行業的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人員職業群,能夠適應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熟悉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中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技術的應用,會運用數字化、智能化工具,從事發電廠集控運行、集控巡檢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主干課程:
鍋爐設備及運行、汽輪機設備及運行、發電廠熱力系統經濟運行、發電機組集控運行、火電廠仿真實訓、垃圾焚燒發電機組運行與維護、垃圾焚燒發電機組仿真運行實訓、泵與風機拆裝實訓、太陽能光伏理化基礎、光伏電站運行與維護、風力發電原理、風電場運行與維護等。
就業方向:
主要面向大中型火力發電廠、電力檢修企業、電力建設企業、大型企業的自備電廠、熱電聯產的供熱企業、風力發電場,光伏發電站、生物質電廠等,可從事熱能動力設備和風電設備、光伏設備運行維護、檢修、安裝等崗位的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
可取得的職業證書:
垃圾焚燒發電運行與維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電工(四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教學成果與榮譽:
學生近兩年獲得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1項、獲自治區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
機電工程系 發電運行技術
機電工程系 發電運行技術
就業崗位:發電廠集控運行、發電廠集控巡檢、常規電力系統和新能源發電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等工作。
薪酬:
實習工資:3000-4000元/月;
畢業后工資:5000-700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