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黨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讀本》(以下簡稱《讀本》)共分14章,從歷史方位、重要任務、工作主線、重要保障等方面,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作了闡釋。自治區民委微信公眾號摘登《讀本》內容,敬請關注。

做好民族工作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中,一百五十五個民族自治地方占百分之六十四;全國十四億多人口中,少數民族有一億多人,人口超過千萬的少數民族有五個,千萬以下、百萬以上的有十三個;邊疆九省區居住著全國近百分之六十的少數民族人口;民族地區森林資源蓄積量占全國的百分之四十七,草原面積占全國的百分之七十五,水力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百分之六十六,礦藏資源也大多集中在民族地區。與此同時,相對來說,大多數民族地區自然條件差、發展起點低、歷史欠賬多,城鄉發展差距明顯,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較大。概括起來,民族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水系源頭區、生態屏障區、文化特色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集這么多的“區”于一身,足以說明民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當前,黨的民族工作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民族地區發展邁上新臺階,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相對突出;各民族人口大流動大融居趨勢不斷增強,但影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復雜多樣;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不斷鞏固,但民族領域意識形態斗爭仍然尖銳復雜;反分裂斗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但一些國家利用所謂“民族問題”對我國遏制打壓變本加厲,實現邊疆長治久安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做好民族工作,事關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握戰略定位,保持清醒頭腦,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開創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新局面。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