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強國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工作要求,今年以來,學院各級黨組織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推動事業發展為落腳點,圍繞學院黨委“匠心樹人”黨建品牌建設,堅持培育為基、重在建設、典型引領、整體推進,鼓勵和引導各級黨組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著眼于基層生動實踐,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思路、新舉措,突出黨建工作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深化“北疆魯班 善建筑城”“琢石黨建”等黨建品牌內涵建設,創新打造“匠心機電”“一引四驅 紅藍并行”等黨建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案例,現對部分黨建工作案例予以宣傳展示。各基層黨組織要加強學習交流,進一步創新黨建工作方法,不斷推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
本期推出的是建筑工程系黨總支選送的黨建品牌案例——“弘揚工匠精神 培養北疆魯班”。
品牌標識

標識釋義
1.以工匠精神為內核
筆畫之間的連接,巧妙地構成了中國傳統建筑智慧的“斗拱”形式。象征著建筑工程系黨建文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和穩固支撐。“北疆” 明確了地域特色與定位,代表著立足祖國北方邊疆,為內蒙古地區發展貢獻力量?!棒敯唷?則象征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職業教育與魯班精神融合下的 “北疆魯班”,意味著在黨建引領下,培養具有高超技藝和創新精神的職業人才,傳承魯班的敬業、專注、創新品質,讓學生在北疆這片土地上,以扎實的專業技能服務社會,助力地區經濟發展,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職業教育品牌,彰顯黨建工作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2.以紅船精神為動力源泉
借鑒紅船形象,整體構型如同一艘乘風破浪的紅船,寓意著建筑工程系黨總支在黨的指引下不斷前行、勇于探索。紅船精神作為黨的精神之源,是激勵建筑工程系黨總支不斷奮進的動力源泉。
3.突出“建”“工”“匠”的有機融合
黨建品牌標志將“建”“工”“匠”三個漢字進行藝術化處理,使其相互交織、融為一體,既體現了建筑工程系的專業特色,又強調了黨建文化的核心地位。三個漢字的融合,象征著建筑工程系黨總支在黨的領導下,以工匠精神為引領,不斷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工作。
主要做法
學院建筑工程系黨總支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把弘揚工匠精神為核心的“北疆魯班·善建筑城”黨建品牌文化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工作體系。系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促成才,圍繞育人抓黨建”的工作思路,打造“匠心傳承”“匠心筑夢”等黨建特色活動,積極探索“黨建+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工作機制,推動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各項工作深度融合、同向發展。
建筑工程系黨總支共有黨員21名,其中副教授12人,獲得國家注冊類職業資格7人,自治區教壇新秀1人,鄂爾多斯市草原英才2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目前已建成內蒙古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4門,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系黨總支曾榮獲全區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近年來,建筑工程系持續打造育人先鋒隊,深入推進黨建與業務相融合,將匠心育人文化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取得良好效果。
打造育人先鋒隊
精益求精教書育人
一是打造課程思政先鋒隊。深度挖掘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建設思政案例庫,在教學改革中形成“非遺傳承為載體 提升文化育人成效”的非遺文化傳承育人模式;以《表現技法》課程為例常態化開展“畫說黨史 傳承紅色基因”實踐教學。二是打造技能競賽先鋒隊。在全國高等院校學生“斯維爾杯”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能大賽中,多個項目獲得一等、二等、三等獎,2019年在自治區首屆裝飾技能大賽榮獲一等獎;2023年在全區“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銀獎,2024年在第九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內蒙古賽區獲得金獎。三是打造社會服務先鋒隊。系黨總支認真落實“三雙”共建各項工作要求,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與康巴什悅和社區建立“團團實踐基地”,每學期組織師生志愿服務60余人次;全系42名師生參與市住建局2024年“訪民問暖”大行動回訪住戶4092戶;聯合鄂爾多斯市住建局、鄂爾多斯市建筑業協會組織黨員教師開展全市鄉村建設工匠培訓,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黨員教師帶隊參加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獲金獎

黨員教師參與社區服務
創新黨建工作載體
深化黨建品牌建設
一是把黨建工作融入課堂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優秀作品展播活動,組織視覺傳達專業學生制作宣傳片、主題海報、主題微電影微視頻等。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課程建設中,通過開設傳統技藝勞動實踐課程等特色課程,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二是成功申報了全國職業院校傳統技藝傳承與示范基地,建成“皮雕技藝傳承工作室”“羊毛氈藝工作室”“建筑BIM模型工作室”,把鄂爾多斯皮雕技藝傳承、羊毛氈藝等非遺項目寫入人才培養方案,為學生搭建與傳統手工藝大師互動、傳承非遺文化的學習交流平臺。非遺培訓項目已申報成為全國職業院校優質社會培訓項目,積極向社會提供優質培訓服務。與鄂爾多斯市文旅局非遺科、康巴什區青少年發展中心合作,開展面向當地中小學生、社會青年的非遺技藝培訓課程,累計培訓一千余人次,將非遺文化影響面進一步擴大。三是組織“匠心筑夢”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動。與合作企業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謀劃好未來發展之路。舉辦匠心人物講座、匠心校友分享會、匠心人物專訪,讓工匠大師、優秀教師、優秀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傳統技藝勞動實踐特色課程

康巴什區中小學生參加我院非遺傳承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課教學成果展(部分)
打造黨建文化陣地
培育匠心育人文化
營造匠心育人文化氛圍,構建“一廊一展一中心”為一體的黨建文化主陣地。利用辦公走廊,張貼“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愛崗敬業、守正創新”主題展板,營造濃厚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圍。在教學樓公共區域設置“匠心品質”師生優秀設計作品展示,建設“匠心鑄魂”黨員活動中心,把弘揚工匠精神為核心的“北疆魯班˙善建筑城”黨建品牌文化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以“樹匠心、育匠人、筑匠夢”的思想教育工作體系。

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非遺手工制作主題黨日活動

“一廊一展一中心”為一體的黨建文化主陣地建設(局部)